职场博弈:工作就是生意(6)

  • 2006-04-28 19:52
  • 来源:中国汽车影音网
  • 作者:小小Q
  • 责任编辑:CarCAV编辑

都是招儿

文/孙虹钢 最近流行挑战。

但面对挑战,主要有两个办法,一个是吭气,一个是不吭气,吭气、不吭气都会有个结果。

在媒体和分析家眼中,好像一贯是不吭气或者少吭气的更高明些。 一向是郎咸平挑战民企和国企老板们,有的刚好就被郎挑下马去,比如唐万新、顾雏军。有的不服不忿,跳出来和郎对质,比如长虹少帅赵勇。

从媒体的报道当中看不出结果是谁输谁赢。不过呢,赵勇作为偌大一个企业的老总出来接招,本身可能就中了郎咸平的招儿。

郎在上海做电视节目,李东生接了招但儒雅以对,结果是郎说郎的,李东生照样增加了个人在TCL的股份,该发财发财,丝毫不受郎的影响。还有个人是张瑞敏,对郎的挑战根本不置一词,感觉上,是张不愿意为郎再增加身价。

结果呢,在媒体眼中,一般就不会把张瑞敏和郎咸平放到一起来说——除了我这篇文章。 可见,应对郎的直接挑战的招,李东生的绵里藏针,张瑞敏的莫测高深,都很好用。

反倒是顾雏军起诉郎咸平,赵勇自己买门票和郎对质……那样跳出来还招,实际上不会获得什么喝彩。 企业的目的是做生意,有人批评而能自持,才被认为是好的生意人,理性、能控制一切,股东、投资人、客户、供应商可能更认可一些。

最近,国内一位著名咨询顾问李肃跳出来,用郎咸平的方式挑战郎咸平,结果,郎更高,来了个“拿钱来我才搭理你”的策略。

李肃等人估计早料到此招,在媒体狂炒,试图给郎咸平的形象重新定个位。其实呢,郎教授从来不否认自己是生意人,知识是要卖钱的,有特色的知识就是要卖更大的价钱。如果你自己的知识不值钱,没人肯为你买单,你就已经输给我了,不是吗?

可以说,李肃等人想用“知识分子应该耻于谈钱”这一道德概念去打击郎咸平,绝对是昏招。他们大概没明白,现在社会主流思维中,谈钱,清清楚楚地谈钱,已经是十分平常的概念。

不谈钱,倒是让人不理解,觉得你可能有什么阴谋。 所以,在面对潜规则的时候,郎咸平用真规则出了一招,非常好用。 经理人越来越多地面对挑战,有的挑战很强悍。什么应对办法最好用?

就是一句话:不用对方的规则玩!如果你用对方的规则玩,就很容易掉进对方挖的坑里。 李东生虽然和郎咸平玩,但不用郎的规则,是把郎引入自己的规则,李东生不会输;张瑞敏根本不和郎玩,也不会输;顾雏军、赵勇掉进去了,一个已经输了,另一个看发展吧,也许赵勇能有什么更高明的后招,可以拭目以待。

至于李肃呢,想给郎咸平挖坑,不过能量不大够,估计坑挖不成,自己的形象也许还受影响。 其实,无论是卖空调的企业家,还是卖知识的学者,本质上都是生意人,为了在竞争中扬自己的腕,树自己的品牌,没什么不能用的招数。 想必热闹还会很多。

——原载《人力资本》月刊2006年2月号,卷首语 支配型人际关系和交易型人际关系的区别 支配型人际关系和交易型人际关系有着很大的、本质上的区别。

交易型时代的职场博弈 激励手段为什么总是一次性效果 口头奖励、红包、温情对待、表示尊重……

无论多么经典的激励手段,结果都是第一次比较有用,再而衰,三而竭。为什么呢?

[NextPage]
激励是种典型的基于支配型关系的行为。我们哄孩子时都这样说:“乖啊,你听话,就给你糖吃。”是因为我们要孩子去做孩子自己不想做的事,才要用糖果来“激励”他。结果,这次给一块糖,下次就得两块、三块,现在的孩子们多患龋齿,可能和家长的激励措施有关。

激励背后的思维方式是“我要你做”,而不是员工“我自己要做”,所以,员工视你的激励措施为他痛苦选择的补偿,认为你给的激励是应该的,甚至还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。

其实,好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应该是:员工在给企业打工,同时是在做他们自己觉得利益回报划算的生意。

如果员工觉得激励手段是个“惊喜”,他会很开心,然后就会认为下次应该有更多、更大的惊喜,否则就失望。因为是交易行为而且是持续进行的交易行为,老板当然不要指望员工会对你一次提出的交易条件满意多次。单次交易,完成就行;持续交易,就要有持续交易的规则和条件。

 

 

 


 

      本网所有内容,未经注明,版权一律归中国汽车影音网(CarCAV.com)所有
      欢迎转载或引用本网所载内容,但请注明来源于CarCAV.com,否则依法追究相关责任
    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中国汽车影音网微信公众号

    改装案例库进入>>

    附近专业改装店进入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