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达夫:三个故事说奴化管理基本法

  • 2007-03-15 11:13
  • 来源:CarCAV.com
  • 作者:小云
  • 责任编辑:CarCAV编辑

  历来在管理活动中,抽象的奴化管理痕迹都是十分明显的。即便到现在,在社会管理与企业管理领域仍旧不时窥见其表现。有三个故事,至今广为传颂,颇有意思,耐人寻味之余,仍让人时刻难以醒悟。

  故事一:

  话说古时候,分别有来自三个不同城邦的人申请加入某城邦(假定这个城邦享有独立国家的权力),城主分别接待了他们。城主问甲:“您来自什么城邦呢?”甲说:“我来自一个和谐城邦,人们安居乐业,物产丰美,毗邻互助。”城主云:“欢迎您的加入,我们这里也是如此。”城主又问乙,乙说:“我来自一个商贾城邦,人们往来争利,一切皆以利为先,人们老死无相真诚往来。”城主也云:“欢迎您的加入,我们这里也是如此。”城主再同样问丙,丙说:“我来自一个争讼城邦,盗贼横行,诈骗为专,官匪一家,民为鱼肉,人们各自刻薄寡恩,老无所养,失业成群……城主啊,求求您,刚刚听了您说的那两种城邦表现,可怜可怜我吧,收容我这不幸的人吧!”城主感而落泪,亦云:“我很想您可以加入,但我们这里也是如此,您还是另投别处去吧。”
  
  这个故事对企业来说,涉及人力资源引进和选拔时,企业总不时用之愚弄了几乎所有员工和大多数求职者的。

  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是一种愚弄手段呢?其实,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其中至少生硬地存在有如下几个问题:

  首先,这个组织只对求职者入职和员工在岗的心态和行为有适应性要求,而对本组织是否应该对求职者和员工有适应性调整?则往往不得而知,但一定存在缺乏组织活力等问题;

  其次,组织行为和员工行为任何时候都是互动的,但组织行为很容易被特定的数个领导所操控,领导是否可以这样言行或那样言行?也是不得而知的,但一定具有执行力;

  其三,这个故事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与尺度。心态尽管和人的行为有关联,但和组织管理并无必然的联系。由于员工个性对组织个性具有从属性,一旦将员工心态同员工个性人为等同,也直接反映了组织个性与组织心态亦被人为等同,则一定必然表现了相应企业组织的核心管理者存在心态问题。

 

[NextPage]

  因而,这个故事在事实上很容易成为很多企业管理者拖延、推诿管理责任的游戏手段,体现在人力资源方面,导致引进人才和管理员工时出现不作为现象。同样的,这也直接反映一个重大问题:抽象管理方法,对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在特定时期有稳定意义,而在竞争条件下如果不填充具体管理手段,则贻害无穷。

  那么,则只有在这个城邦或企业组织出现了外来竞争者后,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它们究竟处于怎样的状态——没有竞争和市场风险时,则一切都会人为隐藏,甚至连招聘与使用人才都成为一种形式。这种情况下,我们就到了起码该呼吁和欢迎“狼来了”的时刻。
  
  故事二:

  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。中国老太太说:“我攒够了30年的钱,晚年终于买了一套大房子。”美国老太太说:“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,临终前终于还清了全部贷款。”后来,美国老太太将房子倒按揭给银行,由银行每月给她发月钱,“上半辈子你养房子,下半辈子房子养你”。这下美国老太太真的就夕阳红了,吃中国大餐,到韩国去做美容,周游世界,享尽人间之乐。末了,人一上天堂,房子归银行,各取所需,两不相欠。
  
  这个故事在社会管理活动中更是耳熟能详,愚弄了几代中国人,甘心沦为房奴。由于这个故事已有很多人加以批评论述,我这里只做一点提示性分析。

  定价权究竟谁说了算?定价依据从何而来?统计数据真实与可信吗?

  公民是社会进步与富强的劳动者,但他们的个人福利岂能完全推给个人?

  谁才是社会的真正受益者?劳动者、特权阶层,还是其他人?

  是否应该看见国别差异?
  

[NextPage]

  故事三:

  神话故事流传颇广,奴化管理痕迹也十分显现。这可资鉴曾几何时,古代戏剧艺术曾经影响过社会关系。一说武曲星下凡,一说文曲星下凡,甚至有邪恶之神,战神下界等等,似乎唯有此类人物方才负有某种特殊时期的历史使命,受命于天,最高天庭当局在他们下凡前即已打下特殊标记,似乎他们所有行为的必然源泉即是天命使然。所以,他们杀人放火、妻妾成群、文饰华丽、淫荡奢华皆为必然,因为他们必须要这样。当然,他们“杀人放火”之类的被合法化了,或者在维和部队,或者在抗拒侵略的战场,或者在镇压反叛的大前方;至于其“妻妾成群、文饰华丽”,原来都是文化人的附庸风雅的优美之举了,甚至一度演变成为成功男人的现实形式;再说那“淫荡奢华”之黑暗邪神的下凡之举,都是天上人间人神共仇见而皆诛的,至于他们曾经有无好的表现,现在临到“淫荡奢华”的地步,当时当权者是一页纸翻过了,照杀不误,杀之前还要将其人品、才品与业绩贬至不堪入目为止。
  
  分析神话故事,我们可以发现造神背后隐含的许多故意。

  神与人的差别在于是否有多重个性和属性。神只有一种属性,专司一职而无世俗感情,是简单的;人往往纵情而不专,是复杂的。

  首先,人是复合的动物,可以因事派遣,主动适应;而神则基本上只按职能设计,少有神充当多个角色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事实上,神权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结构性管理模式,神的职位、品级、职位描述和职能其实是创建神话的人们故意设计好了的。

  其次,设计神的目的是什么呢?

  一,战乱之时,以“神”为名,言行争端皆“受命于天”;和平之时,以“神”为正义与公平化身,调和社会关系,平息分配不公与社会矛盾带给人们的创伤与仇怨。

  二,假借宗教名义,通过“由人入神”的误导,鼓励人们进行其正常情况下不愿意执行的行为,达到设计神的目的——积极推动肉体炮灰的群体与个人激情。

  难听点说,犹如下了一个虚荣的圈套,让你去钻,人家收的是城池、美女和真金白银——你死不死,他管不了那么多,甚至你死正合他意;至于你死后究竟能否成神?当然是不得而知的。这点上,某些学历与资质教育就具有这个性质。

  其三,神权社会意味着“造神运动”,机械地造神,还只能是民间自我疗伤的一种做法;主动而有目的地刻意造神,则肯定是某种势力人为的阴谋——从某种角度分析,什么时候推出与创制某神,则某些受罚者的末日到来了;从营销与投资角度出发,划定利益分割点,让相关员工去疯狂也是如此的。

 

[NextPage]

  当这些慢慢演变成一种社会与组织文化时,事实上的造神活动即是一种仪式。由于仪式往往是一种公开的价值观承诺,则违背此仪式的言行,都是错误的,应受到谴责与惩罚。
  
  可以说,奴化管理法到今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基本价值观,是一种主流的社会文化与组织文化,甚至具有消费性质——明知是假而偏行。不过,由于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调节工具,所以,实施奴化管理基本法时,在具体方法的选用上,还是要重点考虑时效性的,毕竟其时效性是相应战略环境的集中时点体现而已。

  简单地评价奴化管理法,其优点是参与调和了社会关系,在激发人们日益利己的现实条件下,社会和组织保持暂时稳定。

  但“私权社会”和“自私型社会”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。“私权社会”存在多种社会权力与自由,鼓励私人谋利的前提是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;而“自私型社会”最主要的特征是人们普遍丧失社会责任感,社会保障体系形同虚设,或者只给少数人有条件享有。

  比如,大学生正常就业即可获得城市居民身份并拥有社保等待遇,一旦失业,社保只由其个人购买缴付才可能延续。不过,多数大学生都是无有积蓄的,一旦失业往往与流民无异,即便是党员也缺乏组织挂靠。这些人,事实上是缺乏保障和无人管理的。这既可悲,也是具有社会危险的。

  从这个角度出发,缺乏或不力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条件下,保障就业的充分程度具有最为重大的社会意义,是和谐社会首当其冲的责任和义务。

  表现为一种公共管理层故意地割裂了“利己”与“私权”的距离,人为地推卸了公共管理责任;企业组织则更不用说具有这个责任和使命了,它们事实上即是“利己”者之一。
  
  当然,奴化管理社会形态是多年形成的,当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社会价值观时,教育、就业和保障等三个方面,也都是慢慢围绕了“奴化”二字的,则政府、学校、企业组织和个人逐步变成相互奴化的力量了。
  
  以上这些,是结构管理法必须要注意的基本出发点。因为结构管理法执著地认为:不同的视角看待相同的事物,得出不同的结论与解决方案,是促进社会与组织不断进步的最基本结构性前提。

来源:世界经理人

      本网所有内容,未经注明,版权一律归中国汽车影音网(CarCAV.com)所有
      欢迎转载或引用本网所载内容,但请注明来源于CarCAV.com,否则依法追究相关责任
    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中国汽车影音网微信公众号

    改装案例库进入>>

    附近专业改装店进入>>